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动态

近现代中国英文报纸库开通

发布日期:2014-11-04浏览:1818

ProQuest历史报纸:近现代中国英文报纸库

(ProQuest Historical Newspapers: Chinese Newspapers Collection, 1832-1953)

访问网址:http://search.proquest.com/hnpchinesecollection

ProQuest历史报纸:近现代中国英文报纸库(1832-1953) 收录了从18321953年间出版发行的12份关于近现代中国的英文报纸。这些报纸收录的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所刊内容从独特的视角,对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动荡的120年间发生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动态进行了全面的报道;例如: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近现代中国和日本的关系等。该数据库对于推动近代史、新闻史、经济史、宗教史等各个学科领域都有相当高的资料价值。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主要包括以下报纸:

报纸名称

收录年限

《北华捷报》/字林西报The North -China Herald

(1850-1941)

《大陆报》The China Press

(1925-1938)

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

(1939-1946)

《密勒士评论报》Millard/'s Review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1917-1953)

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

(1868-1940)

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

(1832-1851)

北京日报》Peking Daily News

(1914-1917)

《京报》Peking Gazette

(1915-1917)

北京导报》Peking Leader

(1918-1919)

上海泰晤士报》The Shanghai Times

(1914-1921)

沪报》The Shanghai Gazette

(1919-1921)

广州时报》The Canton Times

(1919-1920)

涵盖的学科范围包括:


人类学

殖民地研究

民族研究

历史学

政治学

社会学


亚洲研究、中国研究、日本研究

著名报纸举例:

北华捷报》/字林西报(The North -China Herald) (1850-1941),曾经是在中国出版的最有影响的一份英文报纸,也是英国人在中国出版的历史最久的英文报纸。英国商人奚安门185083日在上海创办《北华捷报》周刊。1856年增出《航运日报》和《航运与商业日报》副刊。1864年《航运与商业日报》扩大业务 ,改名《字林西报》,独 立 发 行。《北华捷报》作为《字林西报》所属周刊,继续刊行。主要读者是外国在中国的外交官员、传教士和商人,19513月停刊。《北华捷报》拥有一支很强的作者队伍和通讯员队伍,其中包括长期在华活动的传教士,如麦都思、裨治文、玛高温、韦烈亚力、艾约瑟等,因而其中登载的内容都极具史料价值。举例来说,19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华捷报》以“苏州来鸿”之名刊载了大量有关小刀会、太平天国的第一手新闻,为后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中国人也在《北华捷报》上发表文章,澄清和驳斥西人对中国的误解与歧见。近代文化怪杰辜鸿铭所撰写的第一篇有影响力的英语文章《中国学》(Chinese Scholarship)便刊载在18831031日、117日的《北华捷报》上。此外,《北华捷报》的创刊初衷是服务于在华西人利益,因而其中刊载了许多中国的商业信息,后来还增加了涉外司法的信息,为研究近代中国的经济及司法情形留下了宝贵资料。

《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 (1868–1940) 创刊于1868年,该刊物的前身为美国传教士裴来尔(L.N.Wheeler)于18671月在福州创办的《传教士记录(Missionary Recorder: A repository of Intelligence form Eastern Missions, and a Medium of General Information)18655月该刊物更名为The Chinese Recorder,并伴以中文期刊名《教务杂志》以双刊名的形式出版。1941年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而停刊,是近代中国最重要、历史最长的教会出版物。此刊物创办之初乃为提供来华传教士一个交换讯息的平台,随着传教活动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教务杂志》涉及的主题日趋多元化,既包括各地教会的活动、基督教福音教义,也包括中国的时局、风土民情及汉学研究。《教务杂志》对于中法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反基督教运动等近代中国的重大事件都有报道,并且还包含教会、学校、医院、基督教传道大会等珍贵的数据资料。可以说,该刊物既是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必备资料,也是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史料宝库。

《密勒氏评论报The China Weekly Review(1917-1953)创刊于1917年,是美国人最早在中国创办的周刊,主要面向在华外侨、中国政界和知识分子,同时销往欧美。该报曾几易其名,分别是Millard’s Review of the Far East, Millard’s China National Review, The Weekly Review of the Far East, China Weekly Review等。该报创刊之初便以“加强中西方沟通”为办刊目的,1919年由鲍威尔接办后,更强调“中国是独立国,不是西欧后东瀛的附属品”。报纸更加鲜明地支持中国争取关税自主、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努力,其言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政府的对华宽松政策。《密勒氏评论报》以有关中国和远东地区的政治时事评论和报道为主。九一八事变后该报对日本侵略行径的披露及驳斥,抗战时期该报发表了许多斯诺、斯特朗等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报道、解放战争时期该报专辟读者来信专栏揭露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批评,以上这些内容对于研究民国政治史、外交史及中共党史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大陆报》(The China Press(1925-19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报纸。1911 829日创刊,由美国记者 T.F.密勒任主编,B.W.费莱煦任经理,报社的编辑和职员多为美国人。创办初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提供过资金。此报曾积极报道武昌起义和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后陆续由C.H.韦伯、J.B.鲍威尔、C.拉瓦尔任主编。1918年出售给犹太商人E.埃兹拉。埃兹拉死后,其妻子委托她的两个兄弟A.索弗和T.索弗经营。1930年秋,张竹平购得此报产权,由董显光任总经理兼总编辑。1932年此报与《时事新报》、《大晚报》、申时电讯社组成联合公司(简称四社)1935年转归国民党孔祥熙财团所有。1937年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时一度休刊。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出。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刊,1949年停刊。该报言论代表在沪美侨的利益,消息报道繁简得当,迅速及时,文笔活泼轻松,为上海最早的美国式编排的报纸,颇受读者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ProQuest历史报纸:近现代中国英文报纸库 (1832-1953)中还包括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英文报纸。例如,《京报》(Peking Gazette(1915-1917)是由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的陈友仁创办。陈友仁本人是爱国华侨,因此《京报》以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利益为宗旨。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时,该报率先发表梁启超撰写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使该报轰动一时。《北京导报》(Peking Leader(1918-1919),该报191712月由梁启超发起,创办初衷是对抗外人在华所办报纸的舆论宣传。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 1939-1946) 由张歆海、潘光旦等人于1928年发起创办,其编辑和主笔多为清华毕业生和留美学生,是民国时期中国学者创办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政治经济评论,以协调“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为其宗旨。该报对日外交上的报道和评论,尤其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显著。民国时期,胡适、蒋梦麟、林语堂等具有较高社会声望的知识分子都曾在这些华人创办的英文报纸上发表文章,代表中国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与西方舆论界的反华言论分庭抗礼,呼吁国际社会对遭遇的侵略与不公的中国给予同情与支持。可以说,这些报纸不但对于研究近代中国新闻史有重要意义,还为考察近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此外,就近代思想文化研究和人物研究而言,这些知名人物发表的英语文章的发掘整理,亦有助于研究者拓宽研究视野、获得新的学术增长点。

ProQuest公司推出的英文近现代中国报纸库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是很重要的资料.每个高校做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新闻史、中外关系史等等)的老师和研究生都很有用处。而这些报纸的纸本,除了国图、上图等少数几家单位,没有几个图书馆能有完整无缺的收藏,学者和研究生利用起来是相当麻烦的。所以这个数据库的推出,是很有价值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人员

的确,这些近代在华英文报刊平时都很难看到,像《北华捷报》这么重要的报纸要看到太难了,国内好像只有中宣部和上图有完整收藏,使用起来极度不方便。这几个库对于近代史研究的确太有用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人员